一、商丘历史沿革概述
商丘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素有豫东门户之称。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传说燧人氏在商丘钻木取火,帝喾高辛氏都亳,帝喾其子阏伯于此观察火星运行以报农时。商丘至今存有燧人氏陵、炎帝朱襄氏陵、帝喾高辛氏陵、阏伯台等。夏商时期,商先公主要活动于今商丘一带,至商汤时建都南亳,至今已有3600 余年的建城史,是商丘早期城市历史的记载。
东周时期的商丘地理位置
西周初年,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今商丘),建立宋公国,“奉其先祀”,至公元前286年国灭,前后国祚近800年。秦朝置睢阳县,属砀郡。西汉时期徙汉景帝胞弟刘武于梁国,都睢阳,至东汉建安二十五年梁国除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置梁国,郡治睢阳县。
隋开皇八年置宋州,改睢阳为宋城,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宋州为梁郡。唐初称宋州,隶属河南道,玄宗天宝年间改为睢阳郡,建中年间为宣武军城,后唐改宋州宣武军为归德军,归德之名由此开始。
北宋时期为“应天府”“南京”,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发家龙兴之地,居陪都地位。金至清代,商丘一直为归德府府治所在地。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六月黄河泛滥冲塌原来的城墙,次年(1503年)九月以旧城北墙为南墙重新修建商丘城,即现存商丘古城(明清归德府城)。
商丘古城航拍
历史上,商丘背依黄河,南控江淮,地理位置突出,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宋会要辑稿》记载,“睢阳据江淮之上游,为汴洛之后劲,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居其左,汴京建于右,形胜联络,是以保障江南,襟喉关陕,为大河南北之要道焉……盖睢阳襟带河洛,屏蔽徐州,舟车之所会,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睢阳为腰膂之地也”。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贯通后,当时的睢阳城成为运河上重要的港口城市,经济繁华,李白、杜甫、高适、岑参、范仲淹等都曾客居商丘,说明商丘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
二、城市考古与保护利用实践
(一)商丘古城正德苑考古发掘
2021年10月,为配合商丘古城正德苑建设项目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睢阳区文化旅游局组成考古队,对商丘古城正德苑项目进行了考古发掘。
商丘古城正德苑项目航拍图
正德苑项目出土遗物
正德苑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归德古城内中部偏东南,北部紧邻穆氏四合院。本次考古发掘清理了一组清代建筑基址,其中房基12座,灰坑8个,井7口、墙基24处,排水沟2处,砖墁地6处,出土可修复文物100余件,以明清器物居多,大部分为陶瓷器及碎片、砖瓦等建筑构件。该项目为晚期层叠型城市考古项目,通过发掘为区域建筑史、城市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黄河水患对归德府城的影响,为提高古城文化内涵、为古城旅游提供新的展示素材。
(二)宋国故城遗址考古项目
1. 考古发掘
宋国故城遗址是两周时期诸侯国宋国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宋乡,古睢水北岸。 城址平面近似平行四边形,东墙长2805米,西墙长3010米,北墙长3555米,南墙长3550米,城墙外有城壕或城湖,城墙周长12920米、面积10.5平方千米。城墙基础宽约25米、顶宽12-15米、高约10米。另外在宋国故城城内东南角发现一座压在今明清归德古城南墙下的睢阳故城。南宋以来,受黄河泛滥影响,宋国故城及睢阳故城现均已深埋地下。2006年,宋国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国故城遗址平面图
2021年5月,为解决宋国故城遗址始建年代与历史沿革问题,同时探寻宋国故城与商人起源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河南大学五家单位组成宋国故城遗址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持续性考古发掘。
宋国故城城墙上发现的唐代墓葬
宋国故城东周城墙夯土
宋国故城城墙夯土夯窝
截至目前,已经在宋国故城南墙附近完成发掘面积共计近2000余平方米,发掘最深为10.2米,共清理两周至明清时期修建夯土城墙以及不同时期灰坑、墓葬、水井、道路等遗迹230余处。其中城墙保存高度9.6米,修补次数多达二十余次,按年代分为东周、两汉、唐代、宋金等历史时期,同时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玉石器、骨器、铜钱等遗物。两次发掘基本上理清了宋国故城的历史沿革问题。宋国故城南墙城墙始建年代或不晚于西周时期,以东周时期城墙为主体,保存规模最大,汉代利用原旧城,在城内外均有多次大规模补修。唐代早期废弃,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之后在汉代睢阳城内增建造睢阳故城西城墙,利用东南角改建小城,两宋时期依然沿用并多次修补。明清时期城墙受黄河泛滥逐渐埋入地下,部分城墙略高于当时地面,成为墓地。
2.商丘“城摞城”现象保护与展示
宋国故城2021年考古发掘项目获得的解剖够剖面发现的两周以来不同时期的夯土正对应着历史上商丘存在过的这六座城址,由早到晚分别是两周时期宋国都城、两汉梁国国都睢阳城、隋唐宋州城、北宋应天府南京城、明弘治十五年之前的归德府城、明弘治十五年之后明清归德府城,六座城自下而上叠压,形成现在商丘古城城摞城现状。
城墙剖面揭取
为了更加直观展示商丘古城城摞城现象,展现商丘厚重的历史文化,商丘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宋国故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城墙横剖面进行展示。但是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现场展示存在极大困难,决定对剖面进行揭取后异地展示,原解剖沟内遗迹现场进行回填保护。目前揭取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寻找合适的场所进行安置。
3.宋国故城发掘出土文物展
2023年10月,为了宣传商丘考古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增强商丘人民的文化自信,在商丘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下,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商丘博物馆举办了商丘殷商探源成果展暨宋国故城遗址出土文物展,展示宋国故城遗址三年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00余件,涵盖东周至明清时期的陶器、瓷器、骨器、铜器、石器等多种类型。此次展览吸引观众上万名,极大地宣传了考古工作,展示了商丘深厚的历史文化,获得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宋国故城遗址考古成果展
三、商丘城市考古与保护的思考
2021年5月20日,国家文物局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重点基地商丘工作站正式揭牌,正式开启了商丘城市考古与保护的新篇章。建站以来,商丘市围绕宋国故城遗址开展了持续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收获,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是否存在商代城址、两周宋国王陵的位置、唐代与宋代城墙的布局与规模等,都需要持续开展勘探发掘与保护研究工作。同时围绕宋国故城周围特殊的埋藏环境,积极与各院所建立联系,逐步摸索出一套适用于黄泛区深藏埋藏遗址的勘探与发掘方法,不断深化工作站的专业职能,提高商丘城市考古研究与保护工作水平,为商丘的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