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实践:新时代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暨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24年会在广州举行
作者:崔孟龙 肖雅琪 发布日期:2024-11-11

      为加强城市考古发现与研究、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考古信息化建设、考古成果宣传展览等交流互动,深化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城市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1月9日,“探索与实践:新时代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暨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24年会”在广州开幕。

      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遗产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办。全天共计21个学术报告,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进行。

       广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致辞,他对各位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刘晓明局长在致辞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系列论述和许多重要批示指示,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广州相距千里、但长期以来在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合作密切、交流频繁,联合举办本次会议,既是两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切实举措,也是全面推进两省战略合作的又一实际行动。希望各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继续支持广州城市考古与遗产保护,多提宝贵意见,帮助广州城市考古不断进步。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致辞,他代表河南省文物局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广州市文旅局文物局、广州市考古研究院为筹备会议所作出的辛苦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他谈到,城市考古与保护既是老工作又是新课题,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已步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在党和国家重视支持下,考古工作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功能。面对新形势,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城市考古与遗产保护工作的定位、内涵和任务,尤其是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应该紧紧围绕国家文物局批复的“面向全国的城市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科研与应用平台”的总体定位以及“四个中心”的总体任务来谋篇布局、开展工作,要着力开展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城市历史的考古证实和研究;二是做好城市文脉的保护和展示;三是做好城市管理的决策服务,为城市考古和文化遗产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孙英民致辞,他表示,考古遗产是文化遗产的核心,城市遗产又是考古遗产的核心,在学术和社会经济方面具有突出价值,对于城市考古遗产的发掘、保护和阐释是城市考古工作人员的核心任务。

      随着几十年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考古需要的技术、人力、财力支持和社会转化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不断推进城市考古理论的不断深入。尤其要注重考古与文献的结合,同时要持续对城市考古的手段、技术、方法、价值产生和保护利用展示等内容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二是将城市考古和地区发展更紧密的结合起来。西安、洛阳、杭州等历史遗存丰富的城市,城市的考古遗址功能已经成了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广州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重要的探索,在北京路保护展示千年古道,在光明大厦下面建设木构水闸遗址,将城市考古遗产保护和城市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了现代城市核心区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今天与会的有全国各地文物机构的工作者,未来要在这方面做出更多思考和尝试。三是要凝聚合力,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地的交流合作。目前基地在商丘、开封、洛阳、邓州、广州5个城市设立工作站,希望以后有条件的城市和考古单位能够更多的与基地展开合作,也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够参与到城市遗产保护中来,共同推进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