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里的考古工作站 ——多方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黄埔样板”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和广州市黄埔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就共同推动广州市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考古工作密切沟通,形成共识。于2023年2月6日,在广州实验中学挂牌成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是广州市市级文物部门与区人民政府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全新谋划,是广州市第一个区级实体化运作,融合了整理、研...
WeChat Account "Henan Archaeology" Launched Today!
转自Henan Archaeology公众号
“砥砺奋进 再续华章 新时代广州考古发现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策展手记
“砥砺奋进 再续华章——新时代广州考古发现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策展手记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滋养着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传承发展。新时代以来,广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努力实现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展览实践本次展览聚焦新时代以来广州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系列成果,分为“法规护航”“考古发现”“文物保护”“海丝申遗”“传播传承”五部分,展出...
探秘南越古韵 守护水闸遗珍 ——广州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科学保护与活化利用
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概况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西汉南越国时期的一处完全由木构件组成的水闸遗址,位于广州市传统核心区域北京路附近的光明广场负一层,周边有南越国宫署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等重要文物。水闸遗址于2000年发掘出土,是当时所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闸遗址,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建设,广州古代城市发展和水系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水闸遗址位置遗址区域现存面积800多平方米,距地表深约4米,其上还发现有东汉、晋、南朝、唐和宋等不同时代的文化层。水闸遗址平面呈“] [”形状,南北全长20.1米,由北自南依次由引水渠道、闸室和出水渠道组成,出水渠道的南部被一处东西向的东汉建筑基址所打破。闸...
“秦汉穰邑 唐宋望郡”——邓州城市考古与保护利用
一、邓州古城历史沿革概述邓州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盆地,地处豫、鄂、陕交界,有“三省雄关”之称,同时也是古“商山—武关道”和古“南襄隘道”之西路上的重要节点,素有“南阳钜镇”之称。境内“山少岗多平原广”,湍河、刁河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即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军事必争之处、商贸必经节点,历史和社会地位重要。邓州在《山海经》和《史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境内发现了八里岗遗址和太子岗遗址等早期遗存;夏、商、周时期分封邓国,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邓国,楚国在现今邓州城区附近取“禾实丰登”之义置“穰邑”,秦统一后置“穰县”。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军...
观城迹 复梦华——开封城市考古与保护历程及成果概述
观城迹  复梦华——开封城市考古与保护历程及成果概述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是认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感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途径。开封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下文物蕴藏十分丰富。上世纪70年代首次对北宋东京城外城进行了初步调查,1981年龙亭潘湖的发掘工作是第一次对开封城市地下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开了开封城市考古的序幕。之后数年来在开封市城区地下考古发现了战国至清的多处古代城市遗迹,证实了开封古今叠压型城市的历史现象。进入新时代以来,开封文物考古工作者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
1 2 3 4 5